全民健身已上升为国家战略,全国出台《全民健身计划(2021-2025年)》、陕西省和西安市也印发了相应的实施计划。为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,实现“运动自由”,近年来,西安着力打造“15分钟健身圈”,成效显著。“十四运”、北京“冬奥”会等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,以及马拉松等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,也大大激发了市民,尤其是中青年群体对健身锻炼的热情。在第15个全民健身日来临之际,西安市统计局对本市90后、80后和70后三类人群开展网络调查,了解其参与健身锻炼的情况、感受和建议等,共378位市民参与。
调查显示,自置家庭健身器材、利用碎片时间“见缝插针”运动的锻炼方式,已成为当下不少中青年人健身锻炼的新选择。从健身参与率看,90后、80后、70后三类受访者经常参与健身的比例分别为24.6%、23.6%和34.5%,70后明显高于90后和80后;从健身频率看,90后、80后、70后受访者每周健身三次的占比分别为17.7%、17.1%和22.1%,70后明显高于90后和80后;从健身时间看,90后每次健身15-30分钟的占比最多,为39.2%,80后和70后每次健身30-60分钟的占比最多,分别为40.3%和38.9%。
总体看,“健步走”作为最经济、最方便的运动方式,最受中青年群体喜爱健身知识,分别有42.2%的90后、55.0%的80后、77.9%的70后选择此类健身锻炼方式,其中:70后选择健步走的人群最多,占比超过七成。排在第二位的是“跑步”,分别有32.4%的90后、36.4%的80后和29.9%的70后选择此类方式。
调查显示,90后、80后和70后三类人群其健身锻炼不再局限于健步走、跑步等常规运动项目,具有更高趣味性和娱乐性的潮流运动,如骑行、健身操、登山、球类、器械等也逐渐成为年轻人的一种个性化的选择。
总体看,空气新鲜的“户外公园、广场”是市民健身锻炼的主要场所,45.1%的90后、57.4%的80后、55.8%的70后亦选择此类健身场所。其中80后和70后群体选择公园、广场锻炼健身的占比明显高于90后,而且居列举的各类健身场所之首。
排在第二位的是“居家锻炼”奇异果体育,90后有47.1%选择此类健身场所,比选择公园、广场的占比高2个百分点。家庭健身场景覆盖可“吃、穿、用、练”等多个服务板块,细分品类较多。除了科技互联网企业研制可穿戴设备、长短视频平台推出健身频道之外,咕咚、薄荷健康等健身内容平台,Keep、野小兽、云麦科技等健身品牌,为90后群体,甚至80后群体提供了健身便利性。碎片化、个性化、随时随地动起来,可以说是当下90后群体参与健身锻炼的生动“画像”。
除了公园、广场和居家锻炼外,还有住宅小区、免费体育场馆等,也是中青年群体健身锻炼的重要场所。
当下,中青年群体健身锻炼的目的不再限于强身健体。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,除了健康是最基础的运动诉求外,健身塑形、舒缓解压、运动社交等也逐渐成为中青年群体重要的运动驱动力。调查显示奇异果体育,提高身体素质是79.4%的90后、81.4%的80后、81.8%的70后三类人群健身锻炼目的的首要选择,此外还有减肥、减轻压力和调节情绪、防病治病等。此前提下,90后和80后还偏向于健美、消遣娱乐和提高运动技能等需求,70后则更加关注满足其消遣娱乐的需求。
90后、80后健身参与率明显低于70后。一方面,三类人群健身频率总体偏低,每周健身锻炼4次和5次以上的人群偏少,尤其是90后和80后;另一方面,90后、80后、70后人群每周运动时间不固定的占比分别高达43.1%、42.6%和32.4%;从健身消费看,35.3%的90后、35.7%的80后、42.8%的70后每年用于健身方面的花费不到100元,34.3%的90后、29.4%的80后、23.4%的70后每年用于健身方面的花费是100-500元。因此,和大多数其他人群一样,西安90后、80后、70后群体选择免费的体育场馆的人群仍然较多,90后为19.6%,80后为23.3%,70后为15.6%。
调查显示,西安市90后、80后、70后三类人群已具备一定的科学健身意识,通过看书和看视频掌握健身锻炼专业知识的占比总体为39.9%。但同时也还有38.9%的受访者“没有指导,靠自己琢磨”;两成多是朋友相互指导;接受过专业教练指导的占比只有12.1%,通过其他受过专业训练的人指导的仅占4.9%,通过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导的不到3%。
分人群看,80后和70后“没有指导,自己琢磨”的比例更高,突出表现在:90后没有接受过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指导,80后接受过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导的占比不到1%,70后略高,也只有7.9%。某种程度上说明:中青年群体健身锻炼知识的专业化水平还有待提升。
调查中,问及健身锻炼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扰,63.7%的90后、48.1%的80后、61.0%的70后表示“学习或工作太忙,影响锻炼时间”,居列举的各类因素之首。此外,还有免费健身广场数量较少、工作或居住地附近健身场所、器械及设施少等。可见,无论从中青年群体的健身“软环境”还是“硬环境”看,都需要进一步优化。
调查中,有39.6%的受访者提及“加大全民健身宣传引导”。建议:通过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全民健身的重要性,引导奇异果体育市民积极健身、文明健身、科学健身。通过在社区开设健身专栏,建立公益广告栏或宣传栏等,普及健身知识和方法。有关部门要主动协调工会、共青团、妇联、体协等群奇异果体育团组织,组织学校、单位和社区开展简便易行、趣味性强的健身活动,强化市民体育健身意识,提高市民参与体育健身的自觉性和积极性。机关、单位、社团、学校等应积极开展工间操、课间操等活动,倡导每天健身锻炼半小时。
调查中,有74.0%的受访者提及“加大全民健身场地供给”,47.7%提及“加强健身场地设施管理维护”,31.2%提及“科学规划,提高设施使用效率”。可见,90后、80后、70后三类人群对扩大健身供给的诉求仍然很高。近年来,西安着力打造“15分钟健身圈”,家门口的运动休闲公园日益增多,运动半径逐渐延伸,但和市民不断增长的健身需求相比,还需要不断加力。
建议:继续增加健身步道、篮球、羽毛球、乒乓球等群众参与度高、需求大的场地建设,为市民提供多样化的健身方式。新区建设应合理规划健身场地,充分遵循便利性、实用性、经济性、美观性等原则,提前规划、合理布局,避免重复建设或重新规划而造成资源浪费。对于城市新建小区,与主体工程同步进行体育健身设施规划。在现有的标志性建筑、绿地、广场、闲置地,添置一些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的全民健身设施,创造良好的全民健身生活环境。对社区原有场地的改造升级,既能破解“场地之困”,更能提升居动体验。继续做好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低收费开放工作,鼓励学校体育设施、私营企业自有设施向社会开放。
调查中,有29.9%的受访者提及“丰富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内容”。建议:以马奇异果体育拉松活动等为牵引,争取在西安举办更多的有影响力的品牌赛事。举办全民健身节,打造具有西安特色的体育赛事体系,助力全民健身运动更具活力健身知识。充分发挥县区、街道和市级体育协会、体育俱乐部等各个层面的作用,真正把全民健身活动办进社区、进企业、进学校、进机关,让群众共享体育发展的成果。
调查中,有25.3%的受访者提及“全面提升科学健身指导水平”,有15.9%提及“强化体育社会组织服务功能”。建议:全方位加强社会健身指导员管理,每个社区至少配备 1 名社会健身指导员,为群众提供科学健身指导。深入实施《国家体育锻炼标准》,积极开展市县两级达标测验活动。
健身锻炼是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,15分钟健身圈也是15分钟便民圈的有机组成部分。专家建议,综合考虑社区居民养老、医疗、购物、文体等需求,通过整合规划让老百姓的更多需求在“家门口”得到解决,共享健康新生活,这也是90后、80后、70后群体共同的心愿。